沪剧电影雷雨观摩研讨会在京举行工人

郑华国 https://m-mip.39.net/disease/mipso_5464402.html
郑华国 https://m-mip.39.net/disease/mipso_5464402.html
工人日报客户端9月11日电今天,由中国电影家协会主办,上海沪剧院和电影艺术杂志社承办的沪剧电影《雷雨》献映专场暨观摩研讨会在京举行。与会专家普遍认为,该片既忠于曹禺先生的原著,又善于取舍,将戏曲的审美与电影的审美实现了有效统一,是近年来戏曲电影中的卓越代表,值得深入探讨和思考。图为沪剧电影《雷雨》剧照。主办方供图据介绍,沪剧电影《雷雨》根据曹禺先生的话剧《雷雨》改编而成,历经近两年的筹备与创制,此前于8月27日登陆银幕。影片作为中国戏剧家协会“中国戏剧梅花奖数字电影工程”项目,由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沪剧代表性传承人茅善玉、陈瑜领衔主演,朱俭、王明达、洪豆豆、钱思剑、凌月刚、金世杰献演。本片导演梁汉森以虚实结合的电影表现手法,着力塑造“繁漪”这个人物的内心世界,并以“繁漪”的视角揭示了周家两代人的爱恨纠葛。梁汉森认为:“曹禺大师创作的话剧《雷雨》是中国戏剧史进程中的一座里程碑,以强烈的戏剧冲突向世人展现了封建社会的余毒对人格的磨折,唤醒了人们对旧社会的反抗精神与对新时代的向往。实景拍摄实现了许多舞台沪剧受限于场景条件而未充分展示的原著中的经典场面。茅善玉及一众优秀沪剧演员都在影片中奉献了舞台上难得一见的精彩表演。电影将原作的精华通过画面和声音的传达,多方位渗透观众的视觉与听觉,带来前所未有的沪剧新体验。”中国电影评论协会主席仲呈祥认为,戏曲电影拥有独特的历史品位和美学品位,别的样式不能取代,而美学品位首先要利用电影这种艺术形式去彰显戏曲的审美优势和审美个性。沪剧电影《雷雨》在这方面表现不错,其沿着曹禺的话剧《雷雨》规定的美学取向和思想价值取向进行改编,按照电影的审美优势把戏曲个性彰显出来,是今天戏曲电影的一个“新收获”,值得赞赏。中国电影评论协会名誉主席李准表示,该片的编剧和导演,能用这样一种戏曲电影的方式,完整保留了曹禺先生精巧的结构。尤其唱词改成非常不容易,把事情讲明白了,还比原来话剧台词的量大大浓缩了。中国文联电影艺术中心主任饶曙光认为,沪剧电影《雷雨》拥有巨大的带入功能,让观众很快进入情境认同的表达,这是很多电影缺乏的。同时该片的电影化的程度和电影化的表达到了很高的水准,将戏曲和电影之间的平衡点把握得非常好。北京大学艺术学院副院长李道新教授认为,这部电影不仅令人感动,还是一部有探索、有追求的戏剧电影。其作为一部命运悲剧的电影,至少在原著的基础之上,通过戏曲的呈现,达到中国银幕上命运悲剧呈现的最高水平,使其超越了原著的时代和历史语境,具有了某种超越时空,超越艺术类型和媒介的魅力。(记者王瑜)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gz/5618.html